雅书

优雅如书,厚重珍贵

一种细菌,并不只有一个固定的身份

好的微生物,坏的微生物,这样的标签其实是不准确的,只有童话故事才会单纯的定性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简单的标签并不足以描述自然界中各种复杂的爱恨情仇,包括人,也包括细菌。如沃尔巴克氏菌这样的微生物,变好变坏取决于菌种和它们所在的宿主;如胃里的幽门螺杆菌能引起胃溃疡和胃癌,但也能防止食管癌。所有的这一切都意味着,互助、共生、病原体甚至是寄生虫等标签,并不完全是一种固定的身份,而只是一种当下的状态罢了。

书籍简介:

在人类的生活史中,微生物常常隐而不现,只有当我们被因它们而起的疾病击倒时,才猛然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因此,人们常常给微生物冠以恶棍之名,直到今天仍然容易谈菌色变。可事实上,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不仅从未缺席,而且必不可少。放眼万物,斑头雁迁徙飞跃喜马拉雅山时带着微生物,象海豹潜入深海时也携有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

本书将带领我们以“微生物之眼”重新认识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在每个自成“动物园”的人体之上,微生物能塑造器官、防御疾病、消化食物、驯化免疫系统、指导行为,并赋予我们各种神奇的能力。读者可以通过本书重新认识人类过往对很多古老共生关系的大意破坏,同时见证当下各行各业努力构建新型共生关系的谨慎尝试。

也许,是时候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改写奥逊·威尔斯的“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了。在离不开与微生物的共生互动之中:“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通乎今以为变也,通乎古以为变也

上一篇

把“只要一支烟”的想法赶出脑海吧

下一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