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书

优雅如书,厚重珍贵

如何拒绝,如何去爱?

心理哲学 武志红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了两个充满诗意的句子:没有敌意的坚决,与不含诱惑的深情,前者教人如何拒绝,后者引领我们如何去爱,这二者都暗含清晰的自我。我拒绝你,但不是因为你错了,更不会带有责备与憎恨;我爱你,也并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更不是要你回报什么,仅仅瞩目于纯粹的爱。要做到这两点,关键都是:本真、自然,先接纳了真实的自己,而后能面对别人的真实。

提高写作能力的特别技巧

成功励志 [美]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Oakley)/[美]特伦斯·谢诺夫斯基(TerrenceSejnowski)/[英 · 机械工业出版社

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十几岁时写作非常糟糕,后来他采取了个措施解决了这个问题,甚至成为了「独立宣言」的起草和签署人之一。他找了几篇优秀的文章,写下一两个能表达某些句子关键内容的词。然后,他试着以这些关键内容为线索,依靠自己的头脑来重新创造句子。通过将自己的句子和原句进行对比,他可以看出原句比他的句子好在哪里。本杰明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这种技巧。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可以对原句做出改进了,写作能力也提升了!

古代人物姓名的避讳

文化历史 聂万恒 · 延边教育出版社

所谓“避讳”,是指人们在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时候不能乱用、乱写,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物的名字时,必须设法避开,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或用其他办法来改说、改写。人物姓名的避讳,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对于皇帝的名字,所有臣民都要避讳,这叫作“国讳”,也叫作“公讳”;另一种是对于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全家后代的人都要避讳,这叫作“家讳”,或者叫“私讳”;还有一种是对于既非皇帝又非尊亲,而是周公、孔子一类圣人的名字,也要避讳,这叫作“圣讳”。

模式生物

科学科普 汪诘·科学有故事团队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称为模式生物。这些生物能让生物学实验变得更加简单,而且容易重现,此外它们对环境和人体都没有较大的危害,不至于在试验中对实验人员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每一类生命,都有自己的模式生物,除了代表昆虫的果蝇,还有代表哺乳动物的小鼠,代表鱼类的斑马鱼,代表细菌的大肠杆菌,代表真菌的啤酒酵母,代表病毒的噬菌体,代表低等无脊椎动物的线虫,代表植物的拟南芥等。

哈雷与牛顿

科学科普 [英]科林·斯图尔特 · 中信出版集团

在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台长会被授予“皇家天文学家”的称号,在第一任皇家天文学家去世后,他的助手埃德蒙·哈雷接任这一职位。哈雷在天文学上建树很高,为了纪念他,一颗彗星以他命名,叫做“哈雷彗星”。其实,哈雷深受牛顿理论的影响。在 1684 年,哈雷曾去拜访牛顿,就引力以及引力和彗星之间的关系与他进行了讨论,哈雷亲眼看到了牛顿的能力,后来,他甚至个人出资帮助牛顿出版了《原理》一书。

恶可以没有动机

文化历史 徐贲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凶犯作恶往往都有动机,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很难为每一种邪恶和残忍找到动机。我们通常认为,恶必有歹毒之念,即一个人作恶肯定是他人性本怀,有着魔鬼的思想。但阿伦特通过「平庸之恶」告诉我们,恶无须有特别的动机,恶的动机是普通人都会有的七情六欲。“我们不能把恶的行为只是当作人性内在败坏的外部表现,而是应当认清,恶是具体个人实实在在的社会和政治行为。”即一个人可能没有魔鬼的思想,但他却可以有魔鬼的行为。

文本的意义与重要性

文化历史 徐贲 · 北京大学出版社

阅读可以是个人化的,也可以是公共的。个人化的阅读与他人无关,但公共性的阅读却需要交流。交流难免出现分歧,这种分歧或许不是来自我们对文本意义的分歧,而是来自于重要性认知的不同。文本的意义是稳定的,但它的重要性却会因读者的不同兴趣和关心的问题而变化。重要性不同于意义,它与思考、判断和致用有关。比如对同一本书有不同释义的人,经常不是因为对书的意义有分歧,而是因为对书的重要性有不同看法。即,不同的读者会在同一文本中发现不同的“重要东西”。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管理 胡鞍钢,/鄢一龙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人口总量包袱期。经济发展初期,人口过多,大量贫困人口无法摆脱贫困陷阱,经济难以起飞。2.人口红利期。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形成了就业人口红利,使得经济能够快速发展。同时较高健康水平和较高教育水平的人力资本也促进了经济发展。3.老龄化挑战和人力资本红利期。人口红利效应逐步减少的同时,由于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将会带来新的附加值更高的红利形式,即人力资本红利(教育红利和就业红利)。

人与大象的“搏斗”

文化历史 [英]伊懋可/伊懋可 · 江苏人民出版社

我国的大象大致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迁徙,其中原因一是气候冷,二是大象与人“搏斗”失败了。它与人类的“搏斗”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农民清理土地用于农耕,从而毁坏了大象的森林栖息地。大象可利用的资源日渐萎缩。2.农民为保护庄稼免遭大象的踩踏和侵吞,而与大象“搏斗”。3.为了某种利益而猎捕大象。或者是为了象牙和象鼻而猎取大象,或者是为了战争、运输或仪式所需,而设陷阱捕捉大象并加以训练。在以上的情况中,栖息地被毁是要害所在。

一燕不成夏

文化历史 奈杰尔·沃伯顿 · 北京日报出版社

此句出自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尼各马可是亚里士多德的儿子,此书就是献给他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只燕子的到来,或是某一天很热,并不能说明夏天已至。那么推而论之,一时的喜悦也并不代表真正的幸福。亚里士多德甚至认为,小孩子由于心智未全,人生阅历不够,没有感受到幸福的能力,因此他们不会感受到幸福。他认为真正的幸福需要更多的人生阅历才能体会。其实这句话也可以拿来谈论人生的其他方面,比如,一时遭受的痛苦并不代表我们人生的失败与生命本身的沉重。也许,夏天还没来呢。

贪杯的南非大象

文化历史 [英]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Morris);[英]夏洛特•斯莱(CharlotteSleigh);[津巴]丹• · 中信出版社

生活在南非大草原的大象,常常“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因为那里盛产一种名为马鲁拉的树木。这种树长出了大象爱吃的马鲁拉果,也就是大象果。马鲁拉果富含糖分,成熟后掉在地上会发酵出酒精,大象吃了后会像人类一样酩酊大醉。如果地上的果子不够,大象还会用身子撞树,让更多的马鲁拉果掉下来。而人类也喜欢喝马鲁拉果酿成的开胃甜酒,这种酒也顺应逻辑叫做大象酒,并且还会以大象吃醉作为广告宣传。

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

生活工作 [美]查尔斯·赖特·米尔斯/李钧鹏闻翔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按照米尔斯的说法,社会学的想象力在于有能力从一种视角转换成另一种视角,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起对于整个社会及其组成要素的充分关照。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人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人们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理解自己所置身的时代对自身生活意味着什么,通过控制其身后发生的结构性变迁的方式处理好个人的困扰。社会学的想象力主张只有通过个人置身于所处时代及社会中,才能理解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己的命运,清楚自己的生活机遇。